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问题,从90年代初全国考委提出至今,始终是自考事业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农村不需要自考,还是自考不适合向农村延伸,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现代化的步伐直接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劳动力素质偏低,缺少专门人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省在1992年的全省调查中得出结论:农村急需专门人才,而农村最缺乏的教育就是能够培养专门人才的高、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这是我国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所决定的。自学考试是以培养高、中等专门人才为主的教育,它的远距离性,开放、灵活、经济及可以统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向农村延伸方面相对局限性较小。因此说,农村需要自考,自考既应该为农村服务,又具备向农村延伸的一定的优势。然而难点何在?浙江省的调查和实践告诉我们,除了历史的、社会的、观念的等大背景因素外,就自考内部而言,认识当然是首要问题。在思想认识到位的前提下,较直接的难点:一是渠道不通。农村有求学者,但不知道有自考这一途径,干部和教师也或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二是缺少学习支持服务。这是自考的薄弱之处,在农村则更为突出,教材资料购买困难,教育资源缺乏,学生自学难,寻求学习支持帮助则更难。三是自考设置的专业与农村不同类别求学者的需求间的距离,以及自考的普通学历教育模式与农村很多求学者注重实用性的矛盾。这些难点,既揭示了单一采取开设适农专业的对策难以奏效的原因所在,也表明了要使自考真正伸向农村,必须采取既“综合治理”,又有重点地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即“重点突破+综合试验”的对策。浙江省的实践证明了这种对策的有效性。1998年下半年,全省县以下考生达17万人,占考生总数的比例约为57.7%,高教专业乡镇以下的考生已占高教考生总数的32%,彻底改变了农村很少有人问津自考的局面。
以“建站铺轨”、开通渠道为突破口,同时进行综合试验,将自考伸向农村
这是针对自考向农村延伸初期渠道不通的主要矛盾而采取的对策。浙江省自考向农村延伸经历了自发、调研、试点、推广、巩固发展五个阶段。通过调研发现了自发的乡镇自考联络站的雏形,启发了思路;通过试点证明了以农村成校为依托是理想的选择;通过实践丰富了综合试验的内容。从浙江自考开始实施就延伸到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最终确定了以建立乡镇自考联络站为主线,依靠乡镇政府,依托农村成校,进行基地、助学、专业、政策、宣传等五方面的综合试验,全方位努力,全面推进的路。
基地是自考在农村的立足之地,是其他几项试验在农村得以实施的基础。基地建设,在乡镇一级一是建立乡镇自考联络站;二是抓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全员培训实现;三是通过量化考评,分类指导,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到1998年底,浙江省已建乡镇自考联络站552个,占乡镇总数的31.13%,它们在浙江自考向农村延伸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助学是自考在农村能否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农村缺少教育资源,在农村开展助学需要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如:结对子,成立学习小组,启动“学习包”工程以加强、强镇自学指导,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答疑解惑等。
政策是自考向农村延伸并得以发展的激励机制。包括对学生个体的政策,对联络站、自考机构、教育部门及基层政府的政策。如奖励政策、各种优先政策、经费投入政策、自考列入教育强县评估指标的政策等。
专业是自考为农村培养适应需要的人才的前提条件。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小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向,以及农村求学者的类别情况,专业设置采取两条腿走路,即一是城乡通用与农科类的专业兼顾,二是高教与中专并举。1992年以来浙江省共开设“适农”专业10多个。
宣传是使农村了解自考,扩大自考在农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手段。宣传要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并将常规性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
基地、助学、专业、政策、宣传统筹试验的功效对求学者群体而言可概括为:以宣传鼓动人们学习,以专业吸引人们学习,以助学帮助人们学习,以政策激励人们学习,以基地促进人们学习。
以助学和自学指导为主线,同时深化综合试验,促进自考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基地具备、渠道开通后,缺少学习支持帮助将成为自考在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所采取的对策应是以基地为依托,以助学和指导为主线,依靠县乡政府,统筹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深化综合试验,促进农村自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浙江省自考向农村延伸在世纪之交的思路。
以基地为依托。即通过基地深入推进各项试验,特别是助学和自学指导。为此,一方面自考联络站要在巩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增加数量、充实内涵、扩展功能,实现有成校的乡镇就有自考联络站,有条件的联络站发展成工作站,条件成熟的工作站发展成学习中心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县级自考机构作用的同时,统筹利用县级教育资源,建立县级自考助学中心。最终目的是将县乡两级自考基地建设成为农村实施自考这一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基地,为求学者提供帮助,发挥学习指导基地、助学基地之功效。
以助学指导为主线。即通过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重点解决农村求学者学习难的问题,推动自考在农村的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县级助学中心的作用,辐射乡镇,与乡镇自考基地结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助学网络,带动乡镇自考基地向助学(学习)中心的转变,并使自身逐步发挥“社区学院”的功能。二是建立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计算机自考助学网络,延伸到县及有条件的乡镇。三是加强文字材料、音像媒体的建设,逐步将初级阶段的“学习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交互效果、多种材料综合发挥作用的媒体,向考生提供高质量的自学指导。四是建立基层实践环节学习与训练基地,可依托学校、企业、公司,亦可与自考助学基地融为一体,以适应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五是鼓励校区(学校与县或乡镇)挂钩,定点送教下乡或帮助培训助学教师。
深化综合试验。即在基地、助学、专业、政策、宣传等方面完善老办法,探索新途径,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根据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自考向农村延伸的不同阶级的客观需要,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兼顾所采取的措施的时效性与长期性,相应地对其内容进行调整与充实,赋予其适应客观需要的新的内涵。浙江省的实践预示,随着综合试验的深化,“重点突破+综合试验”的功效将会更加显著。
以专业为龙头,拉动农村自考向更深更广发展
自考在农村有了基地,立住了脚;开展了助学,得到了巩固。在此基础上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的试验,并与农村最有积极性且已参加了自考的一类求学者的带动相结合,形成合力,拉动农村自考向更深更广发展。深,主要指自考能够更紧密地贴近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农村培养急需的真正用得上的人才。广,则指扩大自考对农村的适应面与服务面,使自考能够适应农村多层次、多类别求学者的需求。
专业方面的试验,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开考模式。专业试验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解决“适农”的问题,自考向农村延伸,如果仅仅停留在开设城乡通用专业和按照普通高校的普通学历教育的专业模式设置农科类专业,其受教育对象很有限,且主要不是直接的在生产第一一线的劳动者。这势必使自考在农村的适应性和服务面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此,必须突破自考现有的专业设置模式,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重新设计专业,并进行多方面探索。一是探索开设职业教育类专业的方法与途径。调整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二是突破现有的专业界限,从农村产业结构和岗位群的特点及其实际需要出发,设置相对多的课程,由求学者根据自我需要自主选择与组合。三是以学历教育为依托,开展非学历教育、单一课程或单一技能的教育。四是打破自考只接受业务厅局委托的现行做法,直接接受农村企业或县、乡镇政府的委托,为其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五是借鉴国家现行的高等教育学历文赁考试的模式,面向农村开展中专层次的自学考试。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专业的试验,还是助学的开展,乃至整个自考向农村的发展,必须以保证相应的质量为前提,尤其是学历教育更需要如此。
总之,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并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才会卓有成效。
(作者系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